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dǎo)航:

燕牌老縫紉機現(xiàn)在能賣五千 老北京愛好者高價求購

           上世紀70年代,在北京,誰家中有一臺燕牌縫紉機,那可是件很“時髦奢侈”的事情。直到80年代中后期,燕牌縫紉機仍是搶手貨。90年代,燕牌縫紉機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不再銷售。隨著保存完好的老機器越來越少,老北京愛好者開始四處尋找收藏,當年售價127元的燕牌老縫紉機,如今最高能賣到5000元。

           趙師傅 維修縫紉機店鋪老板

           和縫紉機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維修師

           從珠市口大街一路奔東,一片停車場中間的小過道進去,向南一拐,就到了鷂兒胡同。剛進胡同,一個黑底白字的“修縫紉機”招牌就映入眼簾。這家店里擺滿了老縫紉機,兩位五六十歲的北京大爺坐在店里聊著天。

           這是一家專門維修縫紉機的店鋪,20多平方米的面積,擺著不少老式的縫紉機,貨架上還放著幾臺電動縫紉機以及各式各樣的新舊零件。其中,特意放在門口的三臺北京燕牌縫紉機更是顯眼。店里的老哥兒倆,趙師傅已經(jīng)退休,張師傅也還有幾年就退休了。說起來,半輩子和縫紉機打交道,兩人很懷念縫紉機的黃金歲月。

           趙師傅告訴記者,上個世紀很長時間里,縫紉機是“家庭生活四大件”之一,但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摸著手邊黑亮的燕牌老縫紉機,趙師傅說,到了70年代后期,上海制造的蝴蝶牌縫紉機也進入了北京市場,但是他覺得還是咱北京產(chǎn)的燕牌大氣、耐用。“我們店里的燕牌縫紉機都是五六十年代產(chǎn)的,到現(xiàn)在還能正常用”。這兩臺機器都是他從廢品站回收的,統(tǒng)共就花了100多元。“在70年代,每臺機器要127元,相當于普通工人四五個月的收入”。

           趙師傅說,老北京人還是認燕牌的多,他修理的機器中,北京人十有八九使用燕牌。“其實,這就是一種家鄉(xiāng)的情懷,北京人喜歡用北京產(chǎn)的東西”。

           說起這些年縫紉機開始淡出人們生活的現(xiàn)狀,趙師傅有些無奈。“現(xiàn)在買衣服便宜又省事,縫紉機自然用得少了。”他說,自己半輩子守著這家縫紉機修理店,也是因為一種感情。“手藝嘛,就是做熟不做生,我這么大歲數(shù)也不愿意再改行,這輩子就陪著縫紉機店過了”。

           劉勛 “70后”個體老板

           被高價收購 前景被看好的收藏品

           雖然燕牌老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少,但是在網(wǎng)上發(fā)帖求購的人這兩年卻突然多了起來。一些有著老北京情懷的人開始高價求購燕牌縫紉機。在二手平臺上也有老縫紉機的影子。一些老款的燕牌縫紉機也標出了一兩千元的高價。

           準備在后海開一家老北京懷舊咖啡廳的劉勛告訴記者,燕牌縫紉機很有北京特色,是值得收藏的。“我在網(wǎng)上發(fā)帖求購一些保存完好的燕牌縫紉機,已經(jīng)有兩個人和我聯(lián)系,但是我去看了看,保存得都不太完好。”他說,現(xiàn)在很多老北京愛好者都在收藏燕牌縫紉機。“品相好的機器,完全可以賣到四五千元。”他說,燕牌縫紉機從工藝到鑄造,在我國同期縫紉機產(chǎn)品中都是最出類拔萃的。“我很看好燕牌縫紉機的收藏前景。”劉勛說。

           陳艷 北京市縫紉機廠原職工

           曾需憑票購買 終將沒落的縫紉機

           今年已經(jīng)52歲的陳艷,90年代初下崗,現(xiàn)在她在牡丹園的一處回遷房外開了一個小賣部,小日子過得也不錯。回想80年代初,她住在騾馬市大街的那片平房里,上班是在北京市縫紉機廠,在大紅門西邊。每天她都要騎一個小時的自行車到單位上班。說起這份工作,陳艷滿是回憶。

           “80年代初期,在縫紉機廠干活那可是件光榮的事兒。在外邊一說起來,一家人都臉上有光。”陳艷說,她在廠子里負責(zé)安裝零件,坐在一個流水線上,安裝機器蓋上的螺絲。“那時候廠子里的人很多,大家各有分工,組裝縫紉機的各個部分。工作的時候很忙,手底下一直不閑著,也顧不上聊天。”陳艷說,1982年燕牌縫紉機被評選為北京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銷售量就更多了。

           “70年代需要憑票購買,到了80年代就不用票了。銷售量一下就上去了,工作也變得更忙。”她說,那段時間廠子里一直強調(diào)生產(chǎn)速度,要大量生產(chǎn)??上Ш镁安婚L,到了90年代初,廠子開始發(fā)不出工資,下崗的人越來越多。到了1995年,廠子就不生產(chǎn)縫紉機了”。陳艷也在1993年下了崗。她和幾名工廠同事重新找一個攤位出售縫紉機。“我們從廠子里進了70臺縫紉機,每臺機器加幾十元出售,卻不想連一個月都沒有堅持下去。很快,小店就關(guān)門了,門店也租給了一家出售自行車的商家,我和縫紉機也就徹底告別。”她說,自己對縫紉機廠有著特別的感情。“畢竟是自己年輕時戰(zhàn)斗過的地方,輝煌過,也沒落過,總歸是精彩的”。

           劉曉峰 外企員工

           奶奶縫縫補補是揮之不去的記憶

           看到燕牌縫紉機,在一間外企上班的劉曉峰首先想到的就是坐在窗臺前一手扶著搖輪,一腳踩著踏板,戴著一副老花鏡低著頭縫縫補補的奶奶。他上小學(xué)的時候,奶奶經(jīng)常使用縫紉機給他補校服。“小男孩好動,經(jīng)常把衣服刮的滿是口子。我又不敢跟爸媽說換新的校服,就經(jīng)常在周末偷偷把校服帶到奶奶家,讓奶奶幫我縫補校服。”劉曉峰說,幾年前,奶奶去世了,再看到燕牌縫紉機的時候,他就想起了當年奶奶給他縫補校服的身影,那場景總會讓自己掉眼淚。

           “用縫紉機的手藝,全家只有我奶奶最厲害。一塊布在她的手下用縫紉機左邊縫一下,右邊縫一下,就變成了一件小褂子。小時候很多衣服都是奶奶做的,相比現(xiàn)在的衣服,雖然款式?jīng)]有那么多,但是遷邊兒的質(zhì)量可是好得多。”劉曉峰說,“奶奶去世后三四年,家里的縫紉機就因為占地方被賣了。”

           高淑琴 退休職工

           愛人省吃儉用攢半年錢買的縫紉機

           退休工人高淑琴今年已經(jīng)87歲,平時閑來無事就喜歡用家里那臺老燕牌縫紉機做點小衣服。說起來,這臺縫紉機還是她生下最后一個孩子那年買的。“愛人省吃儉用攢了半年的錢,買下了這臺縫紉機”??p紉機那時賣127元,算是一筆大開支。“用著特別愛惜,踩踏板都輕輕的,轉(zhuǎn)軸也輕輕的,生怕給弄壞了”。老人說,七八十年代,縫紉機的利用率特別高。“節(jié)約好久買上幾元錢的布,可以給家里的孩子們都做件新衣服,可比直接買便宜多了”。

           從80年代末開始,使用縫紉機的機會就少了。直到退休,她才又使上了縫紉機,給家里的小貓小狗做些衣服。“也算是老年生活的一點娛樂”。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