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刺繡: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世代中國人一直深信,只有一針一線,才能獨一無二。細小的繡花針在絲綢上游走,呈出一片錦繡。

           一件繡品,從穿針到引線,從針腳到線尾,從開始到結(jié)束,打磨的不是時間,不是功夫,而是心性。

           用了心的繡品,一針一線,都能看出匠人的心意。

           再觸摸繡品的感覺,不再是冰冷的布料,也不是干癟的絲線,而是一種溫度,這種溫度,可以融化人心。

           太原市迎澤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太原刺繡傳承人謝慧茹,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世間萬物。

           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shè)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gòu)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后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繡,起源于人們對裝飾自身的需要。史傳黃帝時代就有彩繪花紋的記載。也就是說古代原始人類早懂得用色彩來美化自己。開始時將顏色涂在身上,“稱彰身”;再進一步刺在身上,稱“文身”;后來就畫在衣服上,再發(fā)展成繡在服裝上。

           大約從漢代起,刺繡就成為閨中技藝。中國女子從小就學習刺繡,因而刺繡又叫做“女工”。女孩子在出嫁以前,要為自己繡一批繡品做陪嫁之物;婚后家里的擺設(shè)、家人的衣物也需要刺繡來點綴。

           中國人家里幾乎所有的布料做成的東西都可以加繡,從椅墊、桌圍、門簾、壁掛、屏風、床單、被面、枕套,以致大人小孩的外出禮服、帽子、鞋子,以及后來出現(xiàn)的荷包、錢袋、扇套、眼鏡套、表套、鑰匙袋、扳指套、褡褳等,都是心靈手巧的女子們永遠也做不完的繡活。

           刺繡工藝最基本的功能是對服飾的裝飾,這種裝飾并非只是起到簡單的美化作用,同時發(fā)揮著諸多重要的功能,如標識身份,顯示社會地位。刺繡服飾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許多特定的模式和裝飾部位,如馬面、團花、挽袖、補子等,這些都是刺繡服飾的典型代表。

           中國的刺繡傳承了數(shù)千年之后,在明清兩代達到了巔峰。

           明清兩代大量的刺繡題材是頗具中國特色的吉祥圖案,即所謂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的吉祥圖案成百上千,不可勝數(shù)。有托物寓意的,如,鴛鴦象征夫妻恩愛,石榴多子,松竹梅表示清高正直,牡丹象征富貴榮華,松鶴寓意長壽。也有因諧音而成為圖案題材的,像蝙蝠與“?!敝C音,魚表示喜慶有余,鹿和“祿”、瓶和“平安”,金魚和“金玉”、荷花和“和”等等,還有幾種方式聯(lián)合起來的設(shè)計,比如萬字和牡丹叫做富貴萬代;萬字、蝙蝠和壽字結(jié)合在一起就是福壽萬代;萬字錦地上繡花卉是錦上添花……

           晉繡(山西民間刺繡),作為源遠流長中華刺繡藝術(shù),是晉地女性代代口傳心授所創(chuàng)造的生活之需。

           晉繡歷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畫繡之工,共其職也”之說。《詩經(jīng)·唐風》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繡"則真切地描繪了當時的刺繡藝術(shù),而當時的唐,正指山西中部地區(qū)。

           晉繡,大都出自普通農(nóng)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tǒng)的刺繡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xù)的。民間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繡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shù)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jīng)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chuàng)造新的花樣,形成了山西刺繡的獨特風格。

           晉繡,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圖案純樸、色彩艷麗、構(gòu)圖簡潔、造型夸張、針法多樣、繡工精致。刺繡的技巧根據(jù)不同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一般以平針、亂針、打籽、盤錦、抽紗、堆錦、套口、勾針、空扎、砌花、割花、挖補、粘貼等為主,各種技巧又相互交融,結(jié)合使用,形成了山西刺繡濃烈、粗獷、樸實的地方風格。

           晉繡具有色彩濃重的特征。從色彩上可以直接分辨出晉繡的特征,無論是小品還是長幅作品,在色彩的應(yīng)用上,晉繡都偏好使用強烈的對比色。在色彩的層次展現(xiàn)上,分明且雅致,整體色彩感濃重。以絢麗多姿展現(xiàn)了晉繡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在顏色的搭配上,彼此之間又和諧璀璨,這也使得晉繡的裝飾性趣味得以提升。

           晉繡多被應(yīng)用于肚兜和薄帽子、圍嘴、錢袋上,這些物品既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也可以被作為饋贈禮物。晉繡的材料基底上往往使用的是硬質(zhì)的底料,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非常耐磨,外觀的形象也栩樹如生,呈現(xiàn)出美觀、耐用的特征,受人青睞。

            一架繡繃,十指春風,千針萬線化作一幅美妙的繡卷,在謝慧茹看來,刺繡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藝術(shù),每一針都連著專注的眼神,每一根線都帶著手指的溫度。

           謝慧茹對刺繡的熱愛源于母親的影響,她很小就學會了繡花。她先是模仿母親做刺繡活,1977年在太原市劇裝繡花廠工作后,耳濡目染,又學到許多新的刺繡知識,也開始自制一些飾品。再后來,單位引進電腦多頭繡花機,她兼職電腦繡花制版。這期間經(jīng)過不斷努力鉆研,結(jié)合母親的繡法、單位老師傅的繡法、電腦繡花機的操作形成了她自己獨特的機繡制版方法,創(chuàng)出了電腦機繡仿手繡的制版新工藝,在1998年山西省工藝旅游紀念品評比分別獲得了金獎、銀獎和銅獎,還參與了吉尼斯“世紀龍”的設(shè)計制作,后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輕盈的繡花針在手指間流動,隨花線在底布上下蜿蜒,一只花蝴蝶躍然于粗布上,形象逼真。謝慧茹的作品,不拘泥于某一種針法,她會依據(jù)圖案邊繡邊創(chuàng)意性的調(diào)整針法,以更鮮明地表現(xiàn)出圖案的繡制效果為最終目標。退休之后,她也經(jīng)常在家手工繡制一些物件,而且不限于用線刺繡,還嘗試一些新的方法和選用新的材料,比如,用各種彩色綢緞剪成條狀或塊狀,同樣也會繡制在墊子或其他物品上。

           從刺繡愛好者到非遺傳承人,她這一路走的很辛苦。但她從未放棄過這份傳承,她始終認為,刺繡是人生的一種修行,一針一線快不得,要享受刺繡過程中一針一線帶來的安詳與喜悅。

           用繡針引彩線,千針萬線幻作一副美輪美奐的錦繡畫卷,那是一種精致婉約的生活向往,令人為之動容。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