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日韓制造業(yè)質量危機給中國的啟示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出口產品接連出現質量問題,導致制造業(yè)信任危機爆發(fā)。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其實在日本制造、韓國制造的成長過程中,也曾遭遇過類似的質量危機。日本和韓國企業(yè)此方面的經歷,可為中國企業(yè)提供相應的借鑒。
    日韓制造業(yè)質量危機
     
      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向美國出口汽車數量迅速增加,同時日本汽車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大幅增加,導致美國認為日本汽車“價廉質低”。無獨有偶,80年代末期,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憑借低價進入美國市場,但由于質量問題遭到曝光,成為“粗制濫造工藝(Shoddyworkmanship)”的象征。
     
      1981年,由于美國國內對日本汽車的反對呼聲日益高漲,日本政府被迫對出口美國的汽車實施“自愿出口限額”(VoluntaryExportQuotas)。面對不利的出口環(huán)境,日本汽車企業(yè)開始集中資源提升自身的產品質量,對美國出口的汽車質量和價格都不斷提升。據IMF研究,至1984年,美國市場上日本汽車的平均價格比沒有“自愿出口限額”情況下可能出現的價格 高出1650美元,其中有1030美元反映了質量的提高。
     
      而對于韓國現代汽車來說,從80年代末期爆發(fā)質量危機直至90年代末期,雖然在美國市場的銷量有所回升,但整體品牌形象仍較為低端。1999年,在美國權威汽車質量評測機構J.D.Power對35家汽車廠商進行的新車質量調查(IQS,InitialQualitySurvey)排名中,現代汽車排名26位,其剛收購的起亞汽車(Kia)則位居最后一位。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現代汽車從1999年起成立質量控制組,將日本汽車作為自身的學習目標,同時不斷加大研發(fā)投入。結果在J.D.Power2007年的質量調查中,現代汽車下屬的伊蘭特(Elentra)、雅紳特(Accent)、途勝(Tucson)分別在同級別車型中排名第一。
     
      從日韓制造業(yè)質量危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質量危機并不可怕,只要應對合理,危機可以轉變成政府和企業(yè)的一次挑戰(zhàn)和機遇,甚至成為一國制造業(yè)和品牌騰飛的契機。當一個國家的產品能夠對他國產品造成威脅的時候,常常是這個國家的該項產品實力已經發(fā)展到一定層次的標志。當年日本汽車爆發(fā)質量危機的時候,也正是日本汽車制造初具規(guī)模的時期。
     
      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的迅速發(fā)展,價格低廉的中國產品迅速滲透海外市場,與海外市場企業(yè)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但是,海外市場仍普遍存在中國產品“價廉質低”的印象。另外,中國產品出口威脅到當地企業(yè)的市場份額,加劇了海外市場對中國產品的不滿。海外市場印象不佳這一外因,結合中國產品質量水平仍待提高的內因,導致質量危機的出現概率大大增加,幾乎成為中國制造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日本、韓國的危機應對過程中,都體現了以企業(yè)為主、政府為輔這一共同特點。企業(yè)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紛紛加大在美國市場的廣告投入和品牌建設,時至今日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而政府以監(jiān)管者的身份出現,僅對企業(yè)的危機應對提供必要的協助,或是對外國政府的壓力進行必要的回應。
     
      中國制造業(yè)危機中政府仍是主角
     
      但是,在中國此次危機應對過程中,目前仍以政府為主導,企業(yè)處于從屬位置。政府的工作重點體現在迅速出臺的各項監(jiān)管措施、整治行動以及相關部門的對外聲明等方面。
     
      2007年7月27日,中國召開建國以來的第三次全國質量工作會議,著重解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同時,國務院連續(xù)發(fā)布多個文件,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jiān)管,并規(guī)定企業(yè)是第一責任人,地方政府有監(jiān)管責任。如《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的特別規(guī)定》、《關于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
     
      2007年8月13日,國務院從各政府部門抽調人員,成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產品質量提高極其監(jiān)管。緊接著,2007年8月17日,國務院發(fā)布《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食品安全情況。隨后從2007年8月24日起,中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中國還適當采取外交手段,防止中國產品信任危機擴大。2007年8月25日,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東盟-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上強調中國產品是安全的,歡迎貿易伙伴按照國際標準進行檢驗和評價。2007年8月28日,中國質檢總局官員接連會見來自美國的兩個代表團(美國州眾議院議員代表團和美國青年政治領袖理事會代表團),針對中美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交流。美方代表團表示將向美國民眾展現一個更加全面和真實的“中國制造”。
     
      從長遠來看,危機應對仍需以企業(yè)為主導。誠然,此次中國制造面臨的質量危機與此前日韓企業(yè)遭遇的質量問題存在顯著的不同。中國制造質量危機所涉及的多為規(guī)模較小、產品附加值較低的行業(yè)和企業(yè),如飼料、食品、水產品、牙膏、玩具等,受到危機影響的企業(yè)或是無力應對,或集體尋求政府的協助。
     
      而日韓質量危機所涉及的基本都為規(guī)模較大、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yè),如汽車等,企業(yè)應對危機的能力相對較強。企業(yè)規(guī)模以及對危機應對能力的差異,導致目前中國對于質量危機的應對仍由政府來主導。
     
      不過,要從根本上化解危機,政府應將危機應對的主導權逐漸過渡給企業(yè),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只有靠企業(yè)的自發(fā)努力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監(jiān)管和整治行動只能暫時緩解外界輿論壓力,可以暫時保護國內企業(yè),但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中國企業(yè)和品牌的成長。
     
      “中國制造”重塑根在企業(yè)
     
     
      盡管此次質量危機主要涉及小規(guī)模出口企業(yè),但并不意味著大企業(yè)就可高枕無憂。對于中國的大企業(yè)來說,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快品牌與質量建設。事實上,大企業(yè)的產品質量水平雖然相對較好,但離國際標準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環(huán)保等方面的指標相對落后。隨著大企業(yè)對國外市場的滲透加強,類似日本汽車質量危機的事件爆發(fā)可能性也將大大增加,與其事后彌補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對質量進行嚴格要求。
     
      在品牌領域,中國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的開拓還遠遠不夠,即使是聯想(Lenovo)、華為(Huawei)、海爾(Haier)等中國領軍企業(yè),其品牌形象也仍是價格低廉的象征。若要提高中國制造的整體品牌形象,只能靠少數中國領先企業(yè)先在國際市場打造出一流的品質與品牌形象,隨后靠諸多中小企業(yè)憑借過硬的質量和中低端的價格紛紛進入國際市場。只有這樣,中國制造整體品牌形象的升級才有可能成功。而這一過程很有可能需要中國企業(yè)10年至20年的努力。
     
      在此過程中,中國政府應理清自身職責,集中精力做好“三件事”。在國際關系上,面對外國政府的不斷施壓,政府可以繼續(xù)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闡明中方立場,維護中國企業(yè)的合理權益,從而防止輿論的過分炒作對中國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在國內監(jiān)管上,近來的監(jiān)管措施以及整治行動是良好的開端,但更為重要的是在未來的若干年內將這些措施貫徹落實至最終產品上去。產品質量的監(jiān)管標準應更為嚴格,可以等于甚至超越國際平均水平,尤其是在環(huán)保等方面的指標。
     
      在對待中小規(guī)模企業(yè)方面,政府應在資金和技術創(chuàng)新等方面給予其適當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引導中小企業(yè)進行技術和產業(yè)升級。中小企業(yè)是中國制造的主要“短板”所在,但政府對其政策扶持又遠遠不夠,在融資、技術引進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困難,幾乎無法自行進行產業(yè)升級。只有中小企業(yè)整體質量實現提高,中國制造的整體質量水平才能邁上新的臺階,進而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聲望。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