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中國衣經》記錄中國服飾文化五千年

      從服飾起源至清末民初5000年,將中國服飾的變遷呈長卷史詩般展示,8個分篇遍及歷史、類型、材料、設計、制作、著裝、民族、文化等領域,表現了無數紗衣錦袍的美妙和精良。

      這就是蘇州大學博導、教授繆良云披星戴月歷經6載編著的《中國衣經》。近日,這部作品獲得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被稱為國內第一部具有系統性、權威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服飾百科全書”。

      破解中國古代服裝設計師不登史書之謎

      談及《中國衣經》,繆良云感慨頗深。他說,作為一名從事服飾文化研究的學者,有責任把中國輝煌的服飾文化展示給世人。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之稱。但是,20世紀80年代初,對外開放的服裝市場在外來浪潮的沖擊下,逐漸產生了一種“揚外抑內、重洋輕本”的傾向,主流服飾的款式、流行趨勢和工藝等都是國外的。

      繆良云說,中國服飾相繼幾千年,積聚了難以數計的服飾類型和式樣,這些服飾所體現出來的設計思想和設計藝術,是無數藝匠智慧的結晶。但是,史冊上卻沒有大名鼎鼎的設計師,原因是中國服裝設計的主要形式是群體式設計,除最高統治者外,任何人都難以憑個人意愿來制定某種冠服。同時,冠服設計制作屬工藝范疇,在重藝輕技、重師輕匠的封建社會,工匠的名字很難登錄史冊。

      不過,茫茫“衣海”中,時時可尋獨具匠心的經典之作:戰(zhàn)國時的趙武靈王,為習騎射計,引進改制胡服式樣,致使國勢大盛;漢高祖劉邦,曾親自設計并以竹皮制作“劉氏冠”;東漢梁翼之妻孫壽,所作的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等,使京都翕然;而近代偉人孫中山,授意設計的“中山裝”,融中國傳統觀念和近代服裝風格于一體,其式樣嚴謹、簡潔、大方,蘊藏著設計者強烈的主觀愿望……編寫中國第一部服飾百科全書。

      繆良云意識到,應該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中國服飾文化,同時,中國的服裝制造業(yè)急需理論指導,公眾的審美情趣更需引導,于是,年近花甲的他決定編寫一部貫通華夏歷史、反映中國服飾變遷的著作。

      從1994年開始,他先是花了整整1年時間著手《中國衣經》框架的構造,接下來收集第一手的資料、圖片。“服裝的內涵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研究資料或失于藝術欣賞性,或失于科學研究性,只有廣收博采眾家精華后方能有所創(chuàng)新,但收集資料很難。”

      因為中國衣冠服飾是以權貴階層為記載主體的,冕服只有帝王才能享用,普通人不得涉及。這使得考證一些民間服飾有很大困難。繆良云只得從當地的博物館和地方志中查詢。而對于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只能借助少數民族藝術家提供的資料,并對其進行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為推導歸納出衣服變遷圖案的相關性,他家里貼滿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為此還拆掉了家里的床板堆放資料,晚上睡覺一度與夫人打地鋪。

      6年的苦心孤詣,由繆良云主編的150萬字的煌煌巨作《中國衣經》終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引起服裝界轟動。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