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誰真正相信了上帝?

        尼采說,上帝死了! 

      可現(xiàn)在的人怎么就不聽哲人的話,說什么顧客就是上帝!恐怕是顧客手中的鈔票使渾身散發(fā)著銅臭的商家說出了這么富有意味而耐聽的話。既然想要別人腰包里的票子,那么讓別人做回上帝又如何?當你悠閑自在的逛著商超挑選商品的時候,稍不留神一抬頭,無數(shù)的探頭在緊緊地盯著;稍不注意出界,警報器響得煩人;那些肥頭大耳的保安看了就想吐......我是上帝!我是上帝!難道上帝就是這樣?這樣被人無聲無息的監(jiān)控,這樣在不相信中度過!難道這就是商家們理解的“上帝”? 

      一,上帝出現(xiàn)在商場   

      《圣經(jīng)》:“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創(chuàng)造了天地萬物,照自己的樣子造了人,還說“那人獨居不好”給他配上了偶,想得真是周到。只是這人(耶和華)有時糊涂,被誘惑違背天命而被逐伊甸。神對人這般地好,如何叫我們不想他!宗教是西方人的兩根精神支柱之一(另一根是理性),上帝成了西方人的靠愛,人們把命運交給了它。人們對它是尊敬的虔誠的?!  ?nbsp;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chǎn)能力的增強,買方市場取代了賣方市場。商家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對市場進行了搶占。對市場的搶占就是對消費者的爭取。為了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商家們不僅僅在產(chǎn)品自身上下了一番功夫,還把注意力放在了消費者身上。商家開始注意到自己的服務態(tài)度,消費者的心理(感受,欲望,需求等)。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有眼見有文化的企業(yè)開始探索自己的營銷之路。于是有人提出“顧客就是上帝”。對于商家來說,顧客不可能是上帝。但是顧客手中的鈔票對商家,就象上帝對教徒一樣,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因此商家不得不對顧客象對上帝一樣對待。在不知不覺中,顧客就成了上帝。柜臺式的商店搖身一變成了自由購物的超市,開始有人送貨上門,開始有先使用后付款等做法,顧客在消費中得到了尊重。上帝真的出現(xiàn)在商場,商家對顧客象對待上帝一樣! 

      上帝是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中國并沒有。但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中國經(jīng)濟與世界經(jīng)濟開始接軌,那種“顧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因此這種商業(yè)信念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 

      二,我沒有感覺到我是上帝   

      在現(xiàn)代商業(yè),商家不論是在服務的方式上還是程度上,都有了顛覆性的轉變,人們在消費中越來越感受到了被尊重被優(yōu)待。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商超中購物,我們可以在家訂購貨物,我們可以享受合理的服務。服務員越來越謙虛,顧客的脾氣越來越大。   

      顧客不是上帝,真的。顧客和商家之間,還存在著諸多矛盾。顧客為了得到商家手中的商品,就必須讓出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商家為了得到利潤,就必須出賣自己的產(chǎn)品。在這一交換過程之中,矛盾暴露了出來:顧客想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最多的產(chǎn)品,而商家想最大程度上獲得利潤。這一矛盾至始貫穿在全過程而不會消失。只是在商家之間的矛盾激化中,顧客和商家之間的矛盾退次到后面。 

      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樣的一件事,讓人感受頗深。去年的一個冬天,我去買書。早上在王府井書店買了很多,但是所要的資料還沒有買全,于是直接去了西單圖書城。當我進去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存書的地方。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把這些從王府井買來的書帶進去,出來的時候如何向別人辯清這些書不是這里的。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看見了一個中年婦女挎了一個大包直奔進去,我也就不惑的跟了去。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我要的書,于是就提著那些從王買來的書走了出來,既然沒有一個人攔我看小票!我感到震驚,這個書店是這樣的相信它的讀者!真的有些意外。后來才知道,對方的每一本書都必須掃描才能夠帶出去,否則門口的警報器會自動報警。但作為消費者,我想大家完全都能夠接受這種以人為本,相互尊重的方式。 

      可是能夠這樣相信自己的消費者的又有多少呢?我們可以自由地提著籃子或推著小車在超市中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上面安裝了多少探頭,又有多少服務員和保安在“監(jiān)視”?我們不偷不搶,不用怕這些東西。話雖然這么說,可我們還是不自由不舒服。還假惺惺地說,我們是上帝,可還是對我們不放心,讓人覺得虛偽讓人覺得把自己當傻子看。 

      你說我是上帝,可我沒有感覺到自己是上帝!哲人的預言似乎是真的!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