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中國制造:中國出口的真實附加值

      一個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iPod售價420美元,其中僅有4美元的價值來自中國。中國出口的真實附加值并不高,并且從出口到美國的單位產品中賺到的錢越來越少。我不認為中國要降低加工貿易依賴度來減輕美中貿易的不平衡問題。

      美中貿易的巨額逆差問題,一直是美中關系中的核心議題之一。中國對美國出口迅猛增長,使美國產生諸多政策上的擔心,最主要的是擔心許多美國產品無法與中國制造競爭,中國正在取代美國的市場份額。

      這樣的擔心是不是事實?

      中國出口創(chuàng)造的增值有限

      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中國的出口額中有多少是在中國國內創(chuàng)造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購買了大量的中國海關數據進行研究,從中得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結論。

      根據中國的數據,2006年中國對美出口額為2010億美元,然而,其中有1130億美元的出口額來自其他國家,只有880億美元是在中國創(chuàng)造的。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中45%屬于中國國內的增值部分,也就是說這些價值留在了中國,另外55%的增值部分屬于進口的中間成分或產品。

        1989年之前,中國在美國的進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之后增長迅速,到2007年,份額增長至12%。很大程度上,中國的增長擠壓了日本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份額——這些年,美國從亞洲的總進口額及美國對亞洲的總貿易赤字一直維持穩(wěn)定,中國的增長并未使之變動很大。

        從數據看到,中國大陸對香港和澳門的貿易順差維持在一定水平,對美國、歐盟27國的順差大幅上漲,但對日本及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在加大,特別是在加入WTO之后——這說明,中國逐漸加大了從亞洲各國的進口,將進口的半成品轉換成成品,而后出口到歐盟和美國。

        中國有各種形式的進口再出口。以中國出口的iPod為例,在生產過程中,制造iPod所需的鋼材也許是由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煉制的,中國也許會進口機械,電腦芯片可能來自美國、臺灣地區(qū)或者韓國,硬盤驅動器可能是在日本生產,所有這些部件進口到中國(也許機殼上的塑料來自中國),由中國的勞動力和設備把這些部件組裝起來,中間產品在經過層層加工后間接增值。大部分中國生產的iPod用于出口。幾年前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曾計算出,iPod在美國的售價為420美元,其中僅有4美元的價值來自中國。

        中國出口的附加值差別很大

        這只是一個著名的例子,我們對這類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一般出口的國內總附加值部分,如服裝、玩具、鞋帽等,中國的貿易數據顯示有大量的國內附加值,在其他加工貿易中,情況恰好相反,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國外附加值部分。

        其中,那些被歸類為復雜度相對高、增長較快的行業(yè),如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國內附加值的比例特別低,大約僅有10%-25%。這些行業(yè)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外國直接投資、外商獨資企業(yè)和外商合資企業(yè),投資規(guī)模增長迅速,出口增速高,他們從世界其他地方進口原材料,在中國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國。

        私營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的國內附加值比例很高,國有企業(yè)的比例為70%,合資企業(yè)在50%以下,外商獨資企業(yè)只有35%,這同樣與加工貿易密切相關——合資企業(yè)和外企從事加工貿易的多,而國企和集體企業(yè)少。

        以出口目的地分類,可以看到,對香港、美國、新加坡、臺灣、原歐盟15國、加拿大、韓國等地的出口,國內附加值部分較低,但對另外一些國家,國內附加值不斷上升,像對墨西哥,國內附加值部分就在60%以上,對前蘇聯(lián)地區(qū)在80%以上。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巴西、歐盟新十國的出口也有較高的國內附加值。

        我們認為,在衡量一個經濟體對貿易的依賴度時,出口/GDP比率是一個容易讓人誤解的指數,尤其是對那些依賴于加工貿易的經濟體而言。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出口/GDP比率是比較穩(wěn)定的。中國在簽訂WTO貿易協(xié)定之后、墨西哥在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后,出口都增長迅速,出口/GDP指數開始升高,但實際上出口增長對GDP的影響比我們預測的要小,因為他們對加工貿易的依賴程度很高。

        就在去年,中國改變了針對外資企業(yè)及加工貿易的規(guī)定、政策,這將會使加工貿易出口減少,同時意味著中國出口的國內附加值比例將上升。這將是一個好的變化,中國出口的國內附加值仍是偏低,最重要的問題是容易引發(fā)貿易沖突。

        中國大量的補貼也許是使中國產品附加值長期處于低位的原因,但這從法律上很難得出答案。關于中國的補貼對成本結構的影響,我們沒有很好的答案。難做結論的原因之一也許是這些補貼或許是中央政府給的,或許是省級政府給的。中央政府給的出口退稅、關稅等政策,很容易計算影響,但如果一個省級政府決定建一座鋼鐵廠并給工廠補貼以維持就業(yè)率,這個補貼有多少,我們就不知道了。

        中國在加工貿易問題上應有自己的主張

        看中國貿易數據時,不僅可以看到中國自己發(fā)展了,在某種程度上,它還侵蝕了其他亞洲國家的份額,可以看到亞洲的貿易再定位——美國以前從日本及亞洲其他國家進口,現(xiàn)在轉而尋求從中國進口。這需要與全球供應鏈的變化聯(lián)系起來看。

        我不認為中國要降低加工貿易依賴度來減輕美中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應該在加工貿易問題上有自己的主張。中國需要在美中之間有分歧的方面有更好的理解,例如技術、就業(yè)等問題,從而做出自己的決定。如果美中貿易不平衡問題的驅動力主要是中國的補貼,我認為未來兩國出現(xiàn)政治爭端的可能性會提高。美國對其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赤字持續(xù)了多年,但重要的是,這些貿易與相對競爭優(yōu)勢密切相關,而不是政府政策所能決定的。

        匯率變化的含義也很重要。目前,超過2/3的美國企業(yè)認為,由于成本上升,中國正在失去其全球市場的競爭優(yōu)勢?;蛟S如此,但需要注意到,中國出口的國內附加值部分越小,人民幣升值給進口國帶來的進口成本的影響越小。

        如果中國出口產品的國內附加值低,進口成分多,那么人民幣升值可能不會對這類產品的出口造成大的影響,不像許多美國政策制定者認為的那樣。他們認為,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價格會上漲。但他們沒有考慮到美國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商品,而中國購買中間產品加工,如果人民幣強勢,中國進口的中間產品的價格相對下降,對出口到美國的成品的價格的影響是非常不確定的。對于那些國內成分大的產品,像紡織品,輸出到美國的價格肯定就會上漲。作為消費者,我不知道這對我是好還是壞。

        (作者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此文根據其6月24日在清華—布魯金斯的演講翻譯整理而成,經作者授權發(fā)表。余力、溫翠玲整理。)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