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漢正街重新青睞自產服裝

      沉寂多日的漢正街第一大道開始新一輪招商活動,金座、銀座泛首層和首層的500多個鋪位,將分別經營漢派自產女裝和男裝。有人士發(fā)問,漢派加工服裝卷土重來,是否意味著漢正街服裝經營重走低端老路。

      漢派加工服裝擴張版圖

      “漢正街涅槃重興計劃的代表作”、“漢正街商貿旅游區(qū)的核心”,第一大道開街時的“豪言壯語”言猶在耳。事實是,品牌服飾之路,第一大道沒有走通。

      對于此番調整,第一大道運營負責人張松解釋:“經過市場檢驗,漢派加工服裝才是漢正街的生命力所在。”

      無獨有偶,漢正街中心商城三樓也由品牌男裝賣場轉向經營加工女裝,消息一傳出,2000多個做加工的商戶預約進場。

      種種跡象表明,漢派加工服裝正在漢正街擴張版圖,不再委身于街邊巷內,而是在大型批發(fā)賣場“登堂入室”。

      經常在漢正街打貨的彭女士對此現象既喜也憂:“大賣場環(huán)境好了,但成本上升,服裝批發(fā)價是否也要上升?”

      加工服裝也要創(chuàng)品牌

      2005年底,漢正街永寧巷的一場大火,把近6000家小作坊逼出漢正街。當時有人斷言,漢派加工服裝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誰知這正是加工服裝擴大規(guī)模的一次契機。

      黃炳貴做漢派加工女裝已有15年。作坊時代,日產量不到千件,他搬遷到后湖后,日產量翻了三倍。

      他說,漢正街號稱“買全國、賣全國”,真正賣到全國的只有服裝,尤其是女裝。物美價廉、跟進潮流快,是兩大“殺手锏”。夏季女裝單件均價20元左右,一個款式可批發(fā)兩三萬件。從2002年開始,江浙、廣東商人開始“回流”到漢正街打貨。

      漢正街管委會市場發(fā)展辦主任朱建新說,當年遷出的近6000家作坊,今天已膨脹至萬余家。

      不過,漢派自產服裝中只有三分之一有注冊商標,大量還是屬于中低端,“水貨”幾乎是其代名詞。

      即將入住第一大道的周老板說,漢派自產服裝要打造品牌,才能形成漢正街服裝產業(yè)的支撐力。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