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李海燕:打造中國“金藍領”搖籃

        40多歲的李海燕是周口科技職業(yè)學院院長,也是周口響當當?shù)呐恕?nbsp;

        李海燕20歲開始從事教育,將只有兩間租用的教室、十幾部縫紉機的培訓班,發(fā)展成為占地300多畝,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在校生近6000人,集教學、實驗、科研為一體的國家重點職業(yè)學校、國家級示范學校、全國辦學先進單位和實用人才培訓基地。 

        從無到有,由小變大,中間定有很多挫折,為何能一路堅持走下來?李海燕一臉平靜:“在周口這個人口多、相對落后的地區(qū),為一個貧困家庭培訓一個人就業(yè),就能讓他們一家有飯吃、有衣穿,讓一個家庭脫貧。” 

        ●從培訓班到品牌職業(yè)學院 

        從學校畢業(yè)后的李海燕在平頂山一家被服廠工作,1981年打算調回周口工作。一天,在家等工作調動的她在周口市五一路散步時發(fā)現(xiàn),街上幾家裁縫店門庭若市,拿著布料來做衣服的人排成了長隊。因為那時經濟條件不太好,大部分市民還都是買布做衣服,買成衣的還很少?;氐郊液?,她就讓丈夫用毛筆寫了幾張“裁剪培訓班”廣告貼到大街上,開始利用自己的裁剪技術辦起培訓班。3天后收了第一批20多名學員,每人18元學費。 

        為了節(jié)省開支,她既當教師又當采購員,白天黑夜連軸轉,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去鄭州買書扯布總是當天返回,省下住宿費;下車后,手提肩扛徒步回家,連1塊錢一趟的三輪車也舍不得坐。肩壓腫了,腳磨出血了,她總是涂點藥膏繼續(xù)工作…… 

        1981年,她正式創(chuàng)辦了周口市第一家民營職業(yè)技術培訓學校——海燕技校,之后改為海燕職業(yè)中專,2008年正式更名為周口科技職業(yè)學院。 

        8月8日,記者在周口科技職業(yè)學院采訪時看到,來校咨詢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來自周口項城市的匡修蘭對記者說:“現(xiàn)在我們村只要打算外出打工,就一定來這里學習一門技術,這樣再出去就很好找工作了,這已經成了一個規(guī)矩。” 

        ●就是想給農村娃找飯碗 

        每到招生季節(jié),學校都是門庭若市,前來報名的學生把大門都擠破了。為了讓孩子進“海燕”學本事,家長甚至給李海燕跪下。本來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有一技之長,立足社會而辦學”的李海燕坐不住了,學校先后三次征地擴建,每一次搞建設,她都心力交瘁,東拼西湊借錢。 

        她說,周口是一個農業(yè)大市,人口多,底子薄,經濟發(fā)展緩慢,每年17萬初中畢業(yè)生,只有8萬左右能考入高中,近10萬要流入社會。這些人要在社會上求得發(fā)展,就必須要有一技之長,從這個意義上講,職業(yè)教育大有可為。從大的方面來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迫切需要進行職業(yè)技術和職業(yè)道德教育,這不僅是實現(xiàn)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穩(wěn)定、長治久安的需要。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讓那些考不上大學的孩子學一門技術,到社會上有一技之長,有份工作有份收入……”8月18日,李海燕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是校長也是“媽媽” 

        來自信陽息縣貧困山區(qū)的范操正是“海燕職業(yè)中專99維修班”的學員,他雙腿癱瘓,走路靠兩手按地,一掌一掌地往前挪。當他來到學校用顫抖的雙手拿出一分一角攢的1000多元錢交學費時,李海燕說:“這錢你留下買零件吧!將來學會了技術,沒零件咋立攤呢?學校全免你的學費。” 

        為了方便他的學習,李海燕還特別在講臺旁給他鋪了張床,讓他半臥半坐地聽課。該畢業(yè)了,她又派人專程到鄭州,為他購置了400多元的電器零件。這個20多歲的小伙子在離校那天,孩子似的聲淚俱下,喊了李海燕聲“媽媽”。 

        回去后,范操正立即開起了家電維修部,僅僅兩三年的光景就蓋起了新房、成了家。每年春節(jié),他都回到學??赐约旱牡诙€“媽媽”李海燕。 

        據(jù)了解,來“海燕”求學的學生95%來自農村。20多年來,李海燕共為社會培養(yǎng)各類技術人才10萬多名,其中有9萬多名被輸送到沿海知名企業(yè)就業(yè)。還培訓孤兒和特困生1萬多人,殘疾學員4980人,下崗職工3990人,為其減免學費820多萬元。她所創(chuàng)辦的學校也先后被評為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全國農村青年轉移就業(yè)先進單位、全國職業(yè)教育職業(yè)指導先進單位。 

        ●打造中國“金藍領”的搖籃 

        “現(xiàn)代社會不但需要高層次的科研人員,更離不開熟練的技術工人。作為一所職業(yè)學校,我們的職責就是為社會多培養(yǎng)合格的技術人才,使他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很好地發(fā)揮作用,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自己也能勤勞致富”。本著這樣的思想,李海燕在辦學中始終以學生能掌握過硬的實用技術為出發(fā)點,在理論教學中貫穿實踐,堅持在學中練,在練中學,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李海燕采取“長短結合、校企結合、訂單教育、因人施教、適時就業(yè)”的辦學模式,使短期培訓和三年制學歷相結合,教育與就業(yè)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相結合,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以服務三農為導向,以安置畢業(yè)生就業(yè)為動力、以職業(yè)技術培訓為重點、以使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全部脫貧為目標”的民辦職教新路。 

        談到學校的發(fā)展,李海燕說:“5年之內,我們要建一個千畝校園,萬人學校。努力把周口這個人口大市變成人力資源大市,把學校打造為中國‘金藍領’的搖籃。”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