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三都鎮(zhèn)老裁縫盛新權(quán)守望縫紉攤

       三都鎮(zhèn)文衛(wèi)路上有一家裁縫店,店面沒有任何裝潢,很不起眼。引起筆者好奇的是坐在縫紉機前年逾古稀的老裁縫。

        老裁縫名叫盛新權(quán),今年73歲,是三都鎮(zhèn)前源村人。17歲那年,家里給他找了一個裁縫師傅,讓他拜師學藝,從此他就跟著師傅今天東家明天西家干起了裁縫。盛師傅說,過去沒有縫紉機,縫衣全靠手工一針一線地將布料拼接縫合,憑的就是手上功夫。一根針,單、夾、皮、棉、紗都能縫制,滾邊、鑲嵌、對花、裘皮拼花、盤花扣襻等是裁縫師傅的基本功,尤其是盤花扣襻,可以說是一絕。盛師傅最拿手的是縫制老式衣服。

        幾十年里,盛師傅和所帶的十幾個徒弟一直為前源、三都、梓里、洋尾、梅城、大洋等周邊一帶的鄉(xiāng)親做衣服,吃百家飯,做百家衣。做過多少家、做過多少件,盛師傅難以記清了。上世紀80年代,市場開始繁榮,人們都愿意買衣服,而不是做衣服了。許多裁縫都逐漸舍棄這一手藝,紛紛出門打工了,這當中也包括盛師傅的徒弟們。

        盛師傅的兒子是三都初中的一名教師,十幾年前勸父親可以享享清福了。歇了一段時間,忙碌慣了的盛老漢實在閑不住。年過花甲的他挑了縫紉機,拿了剪刀,卷了鋪蓋,從前源老家搬到三都鎮(zhèn)上,擺了個縫紉小攤。老人擺攤的房子雖小,卻具備了“家”與“店”的功能:房屋前部左邊是工作間,既方便顧客光臨,又能在閑暇時與路過的老朋友聊幾句,打發(fā)些空閑的時間。右邊是生活區(qū),他可以邊做飯菜,邊照顧生意,一舉兩得。這一干又是十幾年。他的主要顧客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有請他做秧歌隊隊服的,他也免費幫鄰居們上拉鏈、縫鈕扣。

        老人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聊天,他深情地看著跟了自己大半輩子的老伙伴———一臺老式的縫紉機,喃喃自語:“這老伙計陪伴了我一輩子。”裁縫鋪的設(shè)備很簡單,裁剪服裝的舊木案板上鋪著塊深色的墊布,案上堆了些五顏六色的布頭,一根蠟黃的膠尺,蜷伏在黑白分明的老式熨斗旁。

        說話間,一件衣服很快完工了,他捧起衣服滿意地看了看,理了理衣角,小心地給客人包好。那神情與動作,怎么也不像包一件衣服,而是一個老手藝人,在清理著自己近60年的追求、堅持和期待。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