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53歲大男人最拿手的是繡花

     ■一位年過五旬的大男人,與縫紉機和繡花線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他的“縫紉機虛實密針繡工藝法”獲得國家專利,繡品在國外大受追捧

     

      董樹新踩起縫紉機來一點也不遜色于女同胞。

      這兩個收音機是他工作時最好的調(diào)劑品。

      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男人玩的就應該是汽車、器械之類較粗獷的東西,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男子漢形象??稍诎吧?,卻有這樣一位大老爺們兒董樹新,他癡迷繡花,而且還是用腳踩縫紉機“扎”出來的,繡出的作品一點也不比女同胞遜色。他的這手絕活已獲國家專利,“扎繡”——這是董樹新給自己繡法的命名。

      “扎”出精美圖畫

      第一眼看見53歲的董樹新,很難將他與繡花聯(lián)系起來,只見他高高的個子,敦實的身材,給人感覺頗有男人味。

      拿出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圖》、《雪晴》、《狐貍一家》等,記者不覺驚嘆起來:太神奇了!難以想象,這些作品都是用縫紉機“扎”出來的!

      當董樹新坐在縫紉機前,攤開畫布,腳踩踏板時,看著眼前的一切,記者心中的“謎”迎刃而解。

      董樹新正在一邊繡一邊向記者介紹制作過程:首先得將畫布熨燙平整,然后在畫布后面繃上繡花紙,以免畫布走形,接著在畫布上“過上”畫稿。“利用這臺機器通過我的思維、想象和感覺,用繡花線一點點、一層層,反復無數(shù)次繡制,最后把成品處理平整、鑲框就可以了。 ”

      繡花22載不改初衷

      小學期間,董樹新就喜歡畫畫,四大名著連環(huán)畫愛不釋手。下鄉(xiāng)四年間,畫筆、速寫本不離左右,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美術(shù)基礎。

      1986年開始,董樹新開始用縫紉機繡花。 2002年夏季,董樹新將“縫紉機虛實密針繡工藝法”申請了國家發(fā)明專利,并得到了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受理。

      今年3月,董樹新帶著30多幅扎繡作品參加了日本岐阜市的中國工藝繡展,得到了日本人的熱烈追捧。不少日本人當即買下繡品,岐阜市市長也對董樹新的繡品給予高度評價。

      吊起音箱成為獨特風景

      從董樹新“扎繡”開始,縫紉機就一直陪伴著他,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但外表如新。在董樹新眼中,縫紉機如同自己的親人一般,所以要好好保養(yǎng)。

      兩個收音機的音箱被吊起來,就在縫紉機上方,這成為董樹新工作室一道獨特的風景。

      一幅繡品的制作通常需要幾個月時間,董樹新每天都要在縫紉機前繡上至少八小時。董樹新把收音機懸掛在頭頂上,這樣可以聽聽新聞,以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記者李春紅/文 李書揚/攝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