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dǎo)航:

縫紉機進了儲藏室

         在我家的儲藏室里,有一臺上海產(chǎn) “蝴蝶”牌縫紉機,厚厚的灰塵成了它的外衣。望著它,我不由想起許多過往的事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縫紉機曾在當(dāng)時人們?nèi)粘I钪姓紦?jù)重要的位置。那時的生活不富裕,大多數(shù)人家孩子多,買不起衣服,常常是縫了補,補了縫,縫縫補補過一年。只有過新年的時候,才會為小孩買塊布料,做一件新衣服。

         每當(dāng)春節(jié)臨近,母親就會拿著布票去布攤上買些布料,回家用縫紉機給我做新衣服。母親戴著眼鏡坐在縫紉機前,兩眼自然地望著機頭,兩手平穩(wěn)地放在縫紉機面板上,腳踩著縫紉機踏板,精心地做著衣服。在踏板有節(jié)奏的運行中,一塊塊布料,被整齊細密的線條連接成了新衣服。兒時的我特別愛動,新衣服常常不是摔爛就是磨破。母親只好用縫紉機不斷的為我縫縫補補。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母親借助縫紉機讓我們一家人在縫縫補補的生活中總是穿得整整齊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家戶戶的日子越過越好。人們不再穿打補丁的衣服,我家的縫紉機也閑置起來,進入了儲藏室。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經(jīng)濟迅猛增長,人們的穿著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nóng)村,大大小小的服裝店如雨后春筍遍布城鄉(xiāng),店里面的衣服款式多樣、新穎別致,絕大多數(shù)老百姓放棄了用縫紉機縫制衣服的做法,而是逛市場、進服裝店挑選衣服。老式縫紉機變成了新式電動縫紉機,做衣服的功能逐漸被修改衣服的功能所取代。

          改革開放30年來,人們的生活奔向小康化,思想觀念也變得更加開放,穿著也變得時尚化。從“縫制”衣服到買衣服,不難看出:縫紉機的日漸式微和變遷,顯示了時代的進步。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