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早期縫紉機在中國

       縫紉機是德國人發(fā)明的,發(fā)明的時間大致是與自行車同時代的19世紀初葉。我收藏的這本利康牌縫紉機廣告書扉頁上,有利康縫紉機器制造廠的殘缺照片,從相關的說明上可以知道,德國的利康縫紉機器制造廠位于德國的圖拉區(qū)鎮(zhèn)(Durlach),1914年時,該廠占地一百多英畝,有工人5752人,辦事員560人,可稱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縫紉機制造廠。
        縫紉機何時傳入中國?我查不到確切的根據。廣告書的印刷時間是中華民國三年歲次甲寅,即公元1914年。據廣告書所載,德國利康公司在中國的上海、杭州、漢口、青島、膠州、濟南、南昌、寧波、紹興、濰縣、周村、沙河、即墨等13個城鎮(zhèn)設有利康縫紉機器發(fā)行所。也就是說,在1914年的中國,德國的利康牌縫紉機已在廣泛使用了,因此,縫紉機引入中國的時間應該遠遠早于1914年。當然,它的推廣速度是緩慢的,這有賴于中國人服裝的改制,清政府被推翻和民國政府的建立、中山裝以及西服的引進,為中國人廣泛使用縫紉機提供了催化劑。


        廣告書中有一則“縫衣機器廣告”:“當今中華民國自建共和以來,萬事維新,即西式衣服業(yè)已通行全國,莫不愛其便利異常也。所惜制造無方,故日用西式衣衫必購自店鋪,此種便利外輸實為浩大難塞,惟有創(chuàng)造各種縫衣機器,能制百樣中西衣服,心意所及,均可立時告成,且其成件之精細堅固,尤勝手工萬倍……”縫紉機在中國的推行始于家庭加工業(yè)的裁縫店,然后再有大中型的服裝加工廠的批量購買。利康洋行的中國買辦在廣告書中撰寫“實業(yè)論”,鼓吹實業(yè)強國富民的方略,文中寫道:“愿我中華民國男女同胞,振起精神,快學實業(yè)之真技,速辦有用之縫機,即得無窮之利益,更挽獨有之權利,富國富家基在此乎?!”直至今日,這位買辦的實業(yè)救國論還在鼓動著中國的一些地區(qū)大辦制衣工廠。

        照片中所列的利康第二十八型有蓋有斗的家用腳踏縫紉機的現價是大洋54元,拔期(即分期付款)是大洋60元,價格不菲。商家為吸引客戶,開列了保修7年的承諾,并在各地舉辦縫紉培訓班,購買縫紉機的客戶可以就近報名參加培訓。照片所列的利康縫紉機器男學校開設在上海英租界四川路116號利康洋行總行的三樓上,有學生百余人,教師六人,分班教學。可見當時利康縫紉機在中國的銷售狀況之火爆,許多中國孩子無錢上學讀書,便把學習縫紉技術當作一門吃飯的手藝來下工夫。

        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縫紉機仍名列中國人結婚的三轉(自行車、縫紉機、電風扇)一響(收音機)四大件中。上海的蜜蜂牌、蝴蝶牌(早期叫無敵牌)縫紉機曾長期需憑票供應。大致自90年代始,購買成衣成為中國人的衣著習慣,縫紉機開始逐步退出家庭。許多小型裁縫店亦被大型的服裝廠兼并,服裝工人們使用的是電動縫紉機,曾一度興旺的家用縫紉機廠只能紛紛轉產,家用縫紉機的輝煌已成為過去。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