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巧裁縫”失業(yè)比蜜甜

      老伴在年輕時,就學會了一手裁剪的好手藝,是我們村的“巧裁縫”。那時家里窮,穿衣靠國家,每人發(fā)十幾尺布票到指定的供銷社購買布料,再到十幾里外鎮(zhèn)里的裁縫店做衣服。很多人家怕花錢,就拿著布料到家里讓老伴給量尺碼。裁剪后自己用手工做衣服。

      農村那時候正是一大二公,搞平均主義的盛期。家家一年下來,年終幾乎分不到多少現金。老伴偷偷地對我說,咱省吃儉用,湊點錢買臺縫紉機,有這手藝咱掙個買油鹽醬醋的錢,于是托朋友在天津買來了一臺“牡丹”牌縫紉機。白天到隊里勞動,夜里偷偷為社員們加工衣服,每做一件衣服少者五六毛、多者一元錢多一點。

      改革開放徹底為社員搞“小自由”松了綁,老伴公開在家里搞起了家庭縫紉加工店,全家人除去管好5畝多承包地外,加工店每月收入都有百元進賬,老伴每天蹬縫紉機一直蹬到深夜,到臘月底才能把加工活干完。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如今,農村經濟一年比一年迅速發(fā)展,辦工廠的、開店做買賣的一年比一年多起來,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家家不愁吃、不愁穿,吃喝由過去的每天愁著做,到現在的挑著買細著吃,穿的由過去的買賤布料自己做,到現在家家大人小孩都買名牌穿。

      老伴的家庭裁縫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穿戴越來越講究,來加工服裝的也越來越少了。已上了年紀的老伴在家休閑自在,歡享晚年,每當和鄉(xiāng)親們說起在屋子里放著的這臺“牡丹”牌縫紉機時,她總是笑嘻嘻地說,別看我老了,也失業(yè)了,可如今家里的好生活比蜜還甜。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