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漢派服裝企業(yè)“收復失地”為何路漫漫?

        “在武漢各大商場里,滿眼都是外來品牌,卻鮮見武漢本地品牌。”近日有市民致電本報感嘆,漢派服裝在“家門口”遭遇尷尬。

        據(jù)了解,因為“同質(zhì)化、少特色”,10多年來,武漢商場里的漢派服裝品牌消失了50%以上。

        走訪了解到,在國際廣場、新世界百貨國貿(mào)店等商場,基本沒有漢派服裝身影。在武廣、世貿(mào)等里,漢派服裝只剩下紅人、太和、貓人等寥寥幾個品牌“充場面”,亞貿(mào)、魯巷廣場等商場里,漢派服裝的專柜面積,近兩年也越變越小。

        “目前經(jīng)營的漢派服裝品牌,還剩七八個,去年又清退了兩三個。”本地一家大型商場昨介紹,場內(nèi)經(jīng)營漢派品牌一度有30多個,絕大多數(shù)現(xiàn)已被淘汰。還有商場介紹,近年每次調(diào)整定位、品牌換血,幾乎都有漢派服裝被清退,十年來,商場里消失了50%以上的漢派品牌。

        武漢服裝商會秘書長李群寶介紹,目前,武漢1600多家服裝企業(yè),大部分是為他人做嫁衣,搞貼牌加工,做出品牌的只有二三十家,能在武漢各大商場里占據(jù)一席之地的更少,其他大部分銷往了長江以北地區(qū)及省內(nèi)二三線城市。

        據(jù)李群寶介紹,在鼎盛時期,漢派服裝與京、粵、滬三大流派齊名,在本地市場的占有率,一度達到70%。

        可惜隨后幾年,漢派服裝沒能及時提升品牌形象,給人留下了“同質(zhì)化、少特色”的印象,漸被廣東、江浙等地服裝趕超。近年隨著國際服裝大牌接連來漢,漢派服裝生存空間更狹小。

        武漢百衣網(wǎng)近日所做“武漢地區(qū)服飾品牌榜中榜”調(diào)查,入圍海選的220個服飾品牌中,漢派服飾僅有10家,過去曾暢銷市場的青春、艾絲、菲歐娜等漢派品牌,已蹤影難覓。

        一家商場直言,漢派服裝缺乏品牌效應,趨同性強,款式、面料、花色各方面,有“克隆”痕跡,難以適應個性消費要求。雖然做工佳、價格實惠,但銷售業(yè)績難敵國內(nèi)外一線品牌。


       武漢一些服裝企業(yè)已意識到“品牌之痛”,走上重新崛起之路。

        李群寶表示,重振漢派服裝,必須設計創(chuàng)新當家,四季均衡發(fā)展,敢于走國際化路線,向高端“叫板”。

        目前,紅人高薪聘請了20多位法國、韓國的設計“外援”;貓人將研發(fā)、營銷中心遷到上海;太和、合榮分別在上海、廣州設立設計室,力圖改變漢派服裝“弱于設計”的狀況。

        同時,漢派服裝大做春夏“文章”。紅人營銷總監(jiān)戴宇介紹,如今每年推出兩三百款春夏裝新品,比前兩年多了20-30%。太和常務副總汪中信稱,去年春夏款銷售同比增長了150%,改變過去只靠冬裝一條腿走路的窘境。

        在營銷方面也向高端靠攏。紅人一年投入1000萬元,在武漢、成都、重慶等地機場,設置廣告牌;太和一擲上百萬元,辦一場服裝秀。

        不過,服裝界人士表示,國內(nèi)服裝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漢派服裝意欲重塑輝煌,前路漫漫。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