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解讀卡爾丹頓身披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化”之惑

      日前瀏覽網(wǎng)頁,偶見“中國國際時裝周”完美落幕字樣,頗感好奇。筆者不是服裝圈的,不知道中國啥時候也有了“國際”時裝周。于是,懷著對時尚的熱愛和一點獵奇心,點開了那個標題。

      雖然有著較強的心理準備,但當那些凌亂的材質(zhì)、蹩腳的裁剪、臃腫的搭配包裹著模特們略顯稚嫩的表情一股腦呈現(xiàn)在眼前時,失望還是打心底油然而生——沒想到中國時裝與歐洲的差距居然比足球還大。

      我們的時裝周不如國際上的潮,這對于普通老百姓似乎沒什么影響,但對于服裝界卻是個大問題。說的學術(shù)點,就是我國服裝品牌國際化程度的問題。那么何為國際化?對于經(jīng)歷了30余年改革開放洗禮的中國人來講,大概第一反應就是:走出去,請進來。

      然而,國際化不是簡單的走出去,更不是盲目的請進來。遠銷亞非歐,卻屢屢遭受民間燒鞋城和政府反傾銷的溫州鞋不是國際化;為國際大牌做生產(chǎn)商,賺取微薄加工費的粵閩浙服裝廠更不是國際化。在筆者看來,國際化就是要在思想意識上與國際接軌,而不是形式上的走出去或請進來。對于服裝品牌來說,國際化就意味著從設(shè)計理念開始,在產(chǎn)品品質(zhì)、終端銷售及視覺傳播等一系列品牌運營方面的行為遵循國際行業(yè)的系統(tǒng)規(guī)則,靈感和創(chuàng)意全球化,只有這樣才能打造真正的國際化品牌。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到了不久前焦點訪談報道的那個卡爾丹頓。按央視的說法,這個中國企業(yè)在意大利注冊品牌,卻沒有在意大利開店,而是在國內(nèi)銷售,違背了我國鼓勵企業(yè)在國外注冊商標的宗旨,是個十足的國產(chǎn)品牌。這里筆者無意討論該品牌的出身,只是想說一下國際化的問題。在央視看來,卡爾丹頓必定還不如那些溫州鞋——好歹人家也是走出去賺外匯了呀。但在筆者看來,以卡爾丹頓為代表的一批所謂的“假洋品牌”,卻正是服裝國際化的真正實踐者。他們想方設(shè)法按照國際品牌的傳播手段和運營模式包裝自己,不正是品牌國際化的實際體現(xiàn)么?

      我們經(jīng)常感慨國際大牌的奢華,感慨我們與國際化的差距,但我們可曾想過,這樣的差距并不產(chǎn)生在設(shè)計、生產(chǎn)或視覺營銷上,而是產(chǎn)生在最基本的認識上。國際大牌之所以賣得貴,并不是由于其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售后服務或店面裝修,而是其品牌宣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符合其受眾消費者的價值觀。也就是說,我之所以穿ARMANI,是因為穿了它符合我對自身價值或生活方式的追求,而不是它很出名。想那個卡爾丹頓,如果不是遵循了正確的品牌發(fā)展理念,僅憑一個洋名字,又怎能在高端市場屹立十幾年不倒?

      服裝品牌的“國際化”之惑背后,是整個國家之惑。改革開放已經(jīng)33年,我們的國際化之路在哪里?吃巴西烤肉,看美國大片,我們的生活已相當國際化,但思想呢?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