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紡服業(yè):出口轉內銷 看上去很美  

     在制造業(yè)領域,加工貿易的模式支撐中國走過了多年的快速發(fā)展,但近年來,如何從低水平的出口主導轉向內需擴大,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方向,因此政府和民間不斷在討論如何“出口轉內銷”的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外需萎縮導致一批中小企業(yè)倒閉,更凸顯這一命題的重要性,在政府層面,也屢屢提出促進出口轉內需的口號,但如同中國本身沉重的經濟體制改革一樣,要改變長期形成的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畸型拉動的經濟結構,這個轉身絕非那么容易。

      小企業(yè)的選擇

      2007年,范曉濛離開任職5年的江蘇省紡織工業(yè)集團進出口公司,和朋友成立了自己的服裝外貿公司,這家年營業(yè)額接近500萬元的小企業(yè),服裝產品主要出口到加拿大和巴西,目前有10幾個員工。在中國,有著數以萬計的這類型小公司。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范曉濛這類型的服裝貿易公司是個打擊,“2008年之前出口毛利有20%左右,凈利起碼也有10%,2008年之后就下滑得厲害,現在毛利也就10%~12%,凈利也就3%~4%。”范曉濛對本刊記者說。

      2008年之后,服裝貿易企業(yè)訂單數量減少,歐美的訂單也部分轉向了越南、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另一方面,對于服裝行業(yè)而言,原材料和工資的上漲幅度讓范曉濛感觸最深,棉紗不斷漲價,2010年4月開始漲,2009年底2.9萬元/噸的棉紗,到2010年底變成了4.8萬元。

      再加上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家先后放開了服裝行業(yè)進出口配額和企業(yè)進出口經營權管制,門檻降低了之后,外貿企業(y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更使得許多企業(yè)萌生出口轉內銷的念頭。

      但說轉型容易,做轉型難,在范眼里,外貿和內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就我所了解的情況,轉型成功的,幾乎沒有。”他說。

      范分析,雖說做服裝內銷的毛利表面上甚至可以達到100%~200%,但內銷要自創(chuàng)品牌的話,首先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人力。要花錢做廣告去宣傳推廣,要花錢請人來調研和設計,要支付不菲的人情費和進場費才能進入商場或超市,計算下來凈利也就比出口多幾個點。

      其次,讓消費者認可一個品牌要花很長的時間。所以,企業(yè)的投資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到回報,也有可能血本無歸。畢竟,服裝企業(yè)的門檻低,國內競爭越來越激烈。

      “各種費用,還有庫存的壓力,同時,要承受高額的利息,因為商場和超市苛刻的付款條件,3~6個月才可能拿到貨款。”他說。而做外貿,雖然利潤少,但程序則簡單得多,接到訂單給客戶打樣確認投產面輔料大貨生產驗貨出貨收到貨款。整個周期一般在3~4個月。

      “對我而言,做外貿主要是做服務,而做內銷主要是做市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程序。所以,盡管服裝外貿的大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利潤越來越薄,我還是堅持做外貿。”范說。

      范有幾個做外貿的朋友也想轉內銷,但目前的做法僅局限于在淘寶網上售賣,走電子商務B2C的渠道比傳統(tǒng)渠道雖然省了很多成本,但幾乎沒有什么品牌和消費者忠誠度可言,和大路貨相差無異。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