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中日韓自貿區(qū)下月底再談判 三國底牌各異

            全球自貿協定(FTA)談判暗中角力,帶動了中國自由貿易區(qū)談判的提速。商務部相關負責人日前在山東威海表示,中日韓自貿區(qū)第二輪談判將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上海舉行。

      自1999年中日韓合作啟動以來,建立三國自貿區(qū)一直是三國重點探討的問題之一。中日韓自貿區(qū)籌建進程經歷了學術研討、官產學聯合研究和談判準備三個階段,歷時近十年,于2012年11月正式啟動談判。首輪談判于今年3月在韓國首爾舉行。

      談判進展:各方“摸底”階段

      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秘書長申鳳吉18日在山東威海舉行的中日韓自貿區(qū)研討會上表示,中日韓自貿區(qū)一旦建成,將形成一個擁有15億人口和15萬億美元GDP的共同市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板塊,為促進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提升三國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據預測,中日韓自貿區(qū)建成后,中國的GDP將獲益增長1.1個百分點至2.9%,日本獲益增長0.1個百分點至0.5%,韓國獲益增長2.5個百分點至3.1%。

      中日韓三國是亞洲經濟的支柱,也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2012年,三國GDP合計達到15萬億美元,占亞洲的70%、全球的20%左右。同時,三國也是全球貿易大國,2012年三國出口總額達到3.4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19%。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沈銘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日韓自貿區(qū)談判的各方目前處于“摸底”狀況,具體的談判還沒開始,各方都在“出價”。雖然各方非常重視這次談判,但要求和差距還是相當大,尚在磨合階段,估計近期很難有結論,至少半年之內到一年之內難有結論。

      中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副司長孫元江19日在山東威海表示,中日韓自貿區(qū)的談判和建設具有很多“先天性的難點和障礙”。

      “自貿區(qū)的建設,不可避免地都會對相關國家的敏感產業(yè)造成沖擊。”孫元江稱,中日韓自貿區(qū)談判將遵循“全面和高水平、與世貿組織規(guī)則一致、確保利益均衡并關注各國的敏感領域”三個基本原則。

      具體而言,日本的敏感產業(yè)有農業(yè)、鋼鐵產業(yè)、能源產業(yè)、服務和紡織等加工工業(yè)、造船產業(yè)。韓國的敏感產業(yè)有農水產業(yè)、能源產業(yè)、服裝和紡織等加工工業(yè)。中國的敏感產業(yè)則包括化工產業(yè)、汽車產業(yè)、電子信息產業(yè)、機械設備產業(yè)、金融業(yè)、零售業(yè)、中高端制造業(yè)和運輸設備。

      “各個產業(yè)之間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沈銘輝說,“雖然大家都意識到重要性,但是非常難談,這些產業(yè)背后都不是小型的生產企業(yè),都是大型的,利益集團的影響非常密切,各國都是一樣,所以很難。”

      在經濟方面,中日韓三國經濟水平的差異性較大,產業(yè)分工不平衡。“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會導致市場容量、市場結構與消費結構的差異,導致對對方產品準入標準的差異化要求,從而增加了貿易、投資等領域的障礙與摩擦。”孫元江解釋說。

      孫元江同時指出,中日韓貿易收支嚴重失衡且存在貿易壁壘,日韓對貿易赤字增減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三國自貿區(qū)的進程。“另外,農業(yè)因素是中日韓自貿區(qū)談判中的頭等難題。”

      中國在談判中受牽制更大

      對于建立中日韓自貿區(qū),三國的心態(tài)各不相同。沈銘輝分析說,韓國想要和世界上主要經濟體達成自貿協定,在已經和歐洲、美國達成自貿協定的情況下,推動和中國、日本達成自貿協定,韓國可謂“真心積極”。

      在同時參與中日韓自貿區(qū)、TPP(跨太平洋戰(zhàn)略經濟伙伴協定)和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談判的情況下,日本頗有“多邊下注”的心態(tài)。沈銘輝稱,日本采取的是平衡戰(zhàn)略,哪個收益更好、成本更低,就選擇哪個,在談判中可以說是收放自如。

      相對來說,中國在談判中受牽制比較大。“一方面,中國沒有加入TPP談判,可能更依賴中日韓自貿區(qū)和RCEP,雖然在戰(zhàn)略上極其重視,但是戰(zhàn)術上受到約束非常多。”沈銘輝表示,因為中國本身是個大國,同時又在經濟轉型,雖然說要改革,但每一個產業(yè)似乎都放不開,都說自己受到沖擊非常大;對中國來說,在這個談判中處于一個不太有利的位置。

      當前,全球自貿談判加速發(fā)展,其中以亞洲地區(qū)最快,美國的加入使這種趨勢更為明顯。“世界會逐漸分化成兩大陣營,是以新興經濟體和過去的OECD(經合組織)國家為主,還是融合成新的制度性的框架,為WTO提供新的平臺,都很難判斷。”沈銘輝說。

      全球自貿協定談判“遍地開花”,而在WTO框架之下的幾大陣營由于差距很大,各國之間難以協調,一時半刻很難推動;但沈銘輝認為WTO不會死亡,有它的意義所在,當前主要是作為機制協調各國利益,規(guī)范各方爭端,況且“世界上大多數商品在WTO的最惠國待遇里,我們的自貿區(qū)只是補充,補充的是被最惠國排除在外的商品,比方說特定的農產品、紡織品等”。

      “對于中國而言,維持WTO平臺對中國沒有壞處,以便更好獲得全世界的貿易。”沈銘輝表示,單靠某個自貿協定效果很差,中國簽訂的FTA利用率都不高,只有20%多,而重要大國之間的FTA更是由于產業(yè)競爭激烈而難以簽署,因此對中國來說,以FTA為補充、以WTO為“大盤子”是有意義的。

      實際上,在自貿安排上,目前對中國來說最為現實和重要的選擇是中日韓自貿區(qū)和RCEP。沈銘輝尤為看好RCEP的中長期前景,“在已經有了5個‘10+1’的基礎上,現在打算捆綁起來,在一個新的單子上面把更多敏感產品放進去,減少敏感產品目錄,讓其成為新的高水準的自貿區(qū)安排,這16個國家既有自己的政治意志,也有經濟可行性,是最好的東西。”

      沈銘輝表示,從長遠來說,中國謀求加入TPP不是壞事,但現階段中國沒有準備好,“要有序、漸進地開放,完全納入其中,對中國經濟的擾亂程度更甚于獲得的利益”。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