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一位老裁縫眼中的福清人著裝變化

      從一片黑灰藍的海洋到五彩繽紛的街頭時尚,從跟風潮流崇拜名牌,到引領潮流追求休閑、自然的DIY個性服裝……改革開放以來,福清人打扮得是越來越美,越來越有品位。若說服裝是一幅歷史畫卷,那么融城玉斗園的開文服裝加工店就是這幅宏偉畫卷的“潑墨者”之一。當裁縫33年的王開文,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福清人的著裝嬗變。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王開文說,這是30年前的福清人對穿衣的普遍認識。那個年代穿衣不為好看,只為遮體避寒,誰要是穿的衣服顏色稍微鮮艷一點,款式稍微獨特一點就會被看作“奇裝異服”。那時的服裝不僅顏色單一,樣式也簡單,只有“老三樣”干部裝、中山裝、人民裝,裁縫做起衣服來都是統(tǒng)一的版式,得心應手,閉著眼都知道扣子該縫哪里,領子該做成什么樣。

      “現在不一樣了,‘兄弟兩個輪穿一條褲’已經成為市井閑人茶余飯后追憶時光的笑資。”王開文說,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眼界的開闊,市民對服裝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面料必須是呢料、毛絨、雪紡、蕾絲等新式布料,款式也需要針對不同顧客的要求來設計,除了緊跟韓版服、日系裝、歐美風等時尚新款,還得加入刺繡、鏤空等工藝,傳統(tǒng)簡單的裁縫已越來越無法滿足愛美人士的需求。

      近些年,大量服裝店涌入市區(qū),一時間服裝款式多樣、色彩斑斕、質量檔次高,吸引住市民的目光,加之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大部分市民的購衣習慣從原來到縫紉店做衣服變成到商場購買成衣。

      “人們對穿著的要求越來越高,服裝更新換代頻繁,衣服破個洞或者劃個口子,有礙美觀,就直接扔掉,誰還上裁縫店補呢?”王開文說,也就是這種種原因,讓許多傳統(tǒng)型裁縫店沒了生意關了門。

      據了解, 20多年前福清市區(qū)有40多家裁縫店,現在算來少了一半,除了玉斗園、大世界布業(yè)超市有較為集中的十多家,再加上分散他處的幾家裁縫店,市區(qū)只剩近20家。

      生意少了,制衣店的轉型是必然。“我們這家店,都被顧客錘煉得無所不能,顧客想做什么樣的衣服,我們就能做出什么衣服。”王開文說,店里常年訂購服裝時尚雜志,以備裁縫自學“充電”,老顧客中有一位“訂衣達人”,一年會做十幾二十套衣服,一有心儀的時尚款或者有新布料,她總會來店里囑咐一番,定制新衣。

      除了喜歡定制服裝的中老年人和一些身材特殊不好買衣服的人,現在不少年輕人也加入到定制衣服的行列。“撞衫”,是現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事情。王開文說,如今就有很多年輕女士會選擇自己DIY的方式,設計出“個性混搭”的衣服來裁縫店里定做。“著裝品位也跟以前大不一樣,年輕人認為穿著大牌服飾已經不是最潮的,穿得與眾不同,穿出自己的性格,才是時下年輕人所追求的范兒。”

      經營裁縫店多年來,王開文憑心而論,現在來定制衣裳的客戶人群中,最難“伺候”的并不是個性張揚的年輕人,而是追求時尚的中老年。“前段日子,就有一個中年女士拿著彭麗媛的照片來店里,要求做出彭麗媛身上穿的款式,店里像這樣的瘋狂追風客也不在少數。”

      “不得不說,現在連老依姆都追求時尚了,熱度不亞于年輕人。”王開文說,這些依姆到了享清福的年紀卻還很較真,既要穿得時尚還得穿得年輕,年齡大了身材走樣,做的衣服總穿不出時尚的感覺,她們會要求裁縫改良不稱心的地方,來來回回不下多次,改到“如意”為止,碰到個別要求高的顧客,也確實挺無奈。

      霓虹燈下,街道繁華處,三三兩兩的姑娘,呼朋引伴,精心挑選著心儀的衣裳,此時此刻她們盡情享受著在福清購衣的樂趣。城市角落里,裁縫的眼中看到的不單是服裝款式、風格的革新,他看到的是整個福清生活水平的提升,還有市民消費觀、生活觀乃至整個時代的歷史巨變。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