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dǎo)航:

針線縫出母愛深似海 兩臺縫紉機踏出愛的傳承

           敬重母親,弘揚母愛的母親節(jié),在中國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節(jié)日。隨著母親節(jié)成為公眾的節(jié)日,國人也終于可以在這一天里,勇敢地向母親表達感情。家住在北辰區(qū)的姜德華女士,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的父母是北郊建區(qū)后的第一代居民,曾經(jīng)的母親有一手高超的女紅手藝,能做華服,擅長刺繡。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母親上班之外的時間永遠是夜以繼日的忙碌著,忙碌的主題之一就是全家人的衣服。伴隨著縫紉機的踩踏聲,一塊塊寥無生機的布料在母親手中魔術(shù)般的變成一件件漂亮的衣服,一件件破舊的衣服,經(jīng)過母親的重新設(shè)計和再加工,又獲得新的生命。無法統(tǒng)計母親這輩子給我們做了多少件衣服,我只知道,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母親仿佛從來沒有歇息過,‘母親牌’衣服伴隨著我的成長,遮風(fēng)擋寒,溫暖入心。”姜女士說。

      從60年代到90年代,姜女士母親的“蝴蝶牌”縫紉機用30年的歲月,為家中的三個孩子縫制出了不計其數(shù)的衣服。即使家中生活條件變好,她也堅持用自己的手藝,用一針一線溫暖著自己的孩子。“母親對待‘衣服’這件工作有她自己的原則,什么季節(jié)給什么人該做什么衣服,一切都在母親的腦子里,有條不紊。記憶中,母親一旦有布料總是先給爸爸做衣服,然后是姐姐和哥哥,其次是我,最后是母親自己。為了這個順序,少不更事的我曾經(jīng)很憤憤不平地責(zé)問母親為什么。在我稍稍懂事的時候,母親告訴我,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要保證他吃好穿暖,我們這個家才會越過越好;姐姐是大姑娘了,不能穿的太差,她是家里的臉面;哥哥長得快,衣服磨損的也快,也就更新的快;你是家里最小的,要學(xué)會跟著媽媽一起接著穿姐姐哥哥剩下的衣服,那才不浪費。那時的我突然明白很多道理,也懂得了母親的很多心思。漸漸的,從母親身上我不僅學(xué)會了很多制作和修改衣服的手藝,也學(xué)會了持家之道和做人的道理”。姜女士感慨良深。

      1990年,姜女士出嫁,她所有的陪嫁衣物依舊是由母親親自縫制的。“母親和我說,這是她最后一次使用這臺縫紉機了,三個孩子相繼成家,近60歲的母親終于能夠歇一歇了”。姜女士說。“為了做好我的嫁衣,母親幾乎用盡了全部的技巧和心血。那個年代嫁女,都要有一件織錦緞的棉襖,母親或許是怕脾胃不好的女兒在夫家受寒,便絞盡腦汁地找來一些零碎的皮毛進行拼接。由于皮毛有限,僅僅夠做中間的身子,兩只袖子依舊是棉花的。因此,這件棉襖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毛棉雙料織錦緞小棉襖,穿著它,多冷的三九天渾身都是暖呼呼的!除了織錦緞小皮襖,‘嫁衣’中另一件出彩的衣服就是結(jié)婚當(dāng)天穿的禮服。那是一套玫紅色的純毛花呢的套裙,由母親親自設(shè)計并制作,集母親手藝之大成,我懂得,母親也把很多美好的希望寄于其中。二十六年過去了,幾件嫁衣和那件禮服一直被我珍藏著,不舍得丟棄,就像不舍得忘記母親在每一件衣服里傾注的感情一樣,這些封塵于衣柜的舊衣,已經(jīng)成為鐫刻在我生命中的一段溫暖的記憶”。

      1991年,姜女士的兒子誕生了,為孩子親手縫制衣物的家庭傳統(tǒng)依舊在延續(xù)。“兒子小時候的衣服都是我親手制作的,雖然條件好了,但從母親那學(xué)來的手藝還是讓我閑不下來,有的做的衣服到現(xiàn)在我還保存著”。談到兒子,姜女士滿眼愛意,“雖然不如母親做的精細,但我卻深刻體會到當(dāng)年母親為自己孩子做衣服時那種為人母的享受,充滿了期望,充滿了樂趣。”

      前段時間,姜女士偶然見到母親在撕扯衣服。吃驚之余,才意識到衣服的緊口已經(jīng)讓母親忍無可忍了,而她卻從來沒有放在心上。于是,她重新拾起母親曾經(jīng)傳授的做衣服的技藝,將母親的秋衣秋褲進行了大膽的改造,剪開套頭的領(lǐng)口和收緊的褲腳,設(shè)計成中式服裝的樣式,一件件裁剪,一件件改造,不再讓這些衣服勒的母親喘不過氣來。

      “給母親改衣服的幾個夜晚,我想了很多,一幕幕與衣服有關(guān)的影像揮之不去。”姜女士滿眼含淚的說道,“我很幸福,母親做的衣服溫暖了我一輩子;我也很難過,不愿意母親老去,哪怕還在一針一線的做衣;我更慚愧,都說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可我卻麻木到母親手無拿針之力的時候才想起為她修改衣服,這樣的小棉襖何暖之有?”

      母親今年已經(jīng)82歲了,她的老去讓姜女士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耽誤了太多盡孝的時間。“中國有句古話:子欲孝而親不待。我不希望我在將來為沒能回報母親而后悔,所以我新買了一臺電動縫紉機,為她縫制更多舒適的衣服,就像她以前為我做的一樣”。姜女士目光堅定。“在這個不缺吃穿的年代,金錢對于老人也許不再變得那么重要,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更細心的關(guān)懷。這架新買的縫紉機,既是我的期盼,也是我家兩代人愛的傳承”。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