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疫”后復工,員工、企業(yè)主、管理者都在想些什么?

           他們不是沖在武漢前線的醫(yī)療工作者或是其他一線“戰(zhàn)疫者”。但或許很多年后,當我們再回想起2020年我們經(jīng)歷的這一場疫情時,我們也會想到他們——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企業(yè)開始慢慢從新冠疫情的重擊下慢慢恢復,回歸那個等待已久的春天。

           他們,就是許許多多奮戰(zhàn)在復工一線的普通人。

           而紀錄片《復工日記》,正記錄了這些普普通通的,可愛的人們。
           紀錄片《復工日記》將于今晚22:00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為此,小編特別邀請了《復工日記》的導演蔣逸哲講述這部紀錄片幕后的故事。

    《復工日記》導演札記

    蔣逸哲
     
          疫情下的復工是什么?
     
           這個問題最早出現(xiàn)在導演組里,直至今日也很難給出一個定論。一位導演深入青浦園區(qū)管理機構;另一位深入一家快遞公司觀察中層員工,最后一位跟著一位“普通員工”去深入一線。在這部《復工日記》中我們?nèi)穼а菟x擇觀察的面是截然不同的,得到的答案當然也不會一致。
     
           對普通職員來說,意味著終于不用靠別人送飯,也不用整天躺在床上,悶在屋子里,可以重新上班了。
           對中層員工來說,要服從安排、身兼多職,在繁忙的工作之外還要負擔起防疫的責任。
           對企業(yè)主來說,既是努力重新連接上下游開始生產(chǎn)和銷售的過程,也是背負起之前的巨大損失,并想盡辦法活下來的掙扎。
           對管理者來說,是如何一邊監(jiān)督企業(yè)執(zhí)行嚴苛的防疫安全條例,一邊又要盡最大力去克服困難幫助企業(yè)重新運轉起來魔幻指示,也是如何理智的衡量、裁定的企業(yè)能否復工的現(xiàn)實。
           不同視角之間天生就會產(chǎn)生對立和矛盾,也會產(chǎn)生合作和統(tǒng)一。他們共同組成了2020年初春,青浦工業(yè)園區(qū)疫情之中復工的一幅微小縮影。

     

    童裝廠轉產(chǎn)成的防護服廠

     
           紀錄片之外,九州通的老總曾經(jīng)說過:他們最嚴峻的時刻是原有600員工人,實際到崗100人,還有兩百人被關在宿舍隔離中。那100人不光要干著好幾個人的工作,還要照顧那兩百個被關在宿舍的人的生活。最后是園區(qū)調派了一批志愿者才幫他們挺過了最難的幾天。

     

    拍攝九州通期間的工作照

     
           另外一個印象比較深的采訪是一對小夫妻傾家蕩產(chǎn)開辦的工廠。他們剛剛自以為扛過了2019年的商業(yè)寒冬,卻萬萬沒想到前方就是停業(yè)的懸崖。他們差點就被逼得徹底放棄了。在這個緊急狀態(tài)下,園區(qū)管理處應允了他們“容缺辦理”,快速讓他們重新恢復生產(chǎn)了。雖然還是缺工人,小夫妻也要自己充當兩個工人,天天加班加點趕訂單,但是好歹讓企業(yè)活下來了。

    疫情之下復工的企業(yè)食堂

     
           在新冠疾病橫掃全國的時候,個體的努力與席卷而來的命運巨浪,總會產(chǎn)生不可避免的碰撞。那些努力掙扎活下去的個人/企業(yè)故事里,充斥著不見五指的黑暗和彷徨無助的碾壓感。但是光芒還是偶爾會從他們的行動,語氣和表情間透露出來,靜靜的照亮著他們的前路。不能說全部,但是我感覺有捕捉到他們那些閃光的時刻。
           疫情下的復工是復雜的,員工、企業(yè)主和管理者之間的錯綜關系,遠超一集三十分鐘的紀錄片所能承載的體量。我努力的在片中記錄,盡力的去接觸真實,最終也只能呈現(xiàn)一些微不足道的片刻。

          最后要向本集的另外兩位導演張濤、謝抒豪致敬,由于他們都去了武漢前線拍攝疫情去了。我作為本組的留守導演完成了這部由三人合拍的《復工日記》,希望大家喜歡。
     

    導演張濤和拍攝對象的孩子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