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斗門古街上的老裁縫

      五顏六色的針線裝滿一箱。

          老裁縫趙叔的縫紉店,位于斗門鎮(zhèn)古街二馬路24號。

      這條古街承載了百年歷史,西式騎樓林立,頗具異國風情。老人們說,這里曾經(jīng)繁華似錦、商賈如云。而如今的古街,在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洗禮后,已老邁斑駁。

      2月10日早上9點,老街上趕集的人已經(jīng)逐漸散去,臨街的雜貨鋪老板懶洋洋地坐在椅子上。此刻,趙叔像往常一樣,邁著蹣跚的步履,打開了木門。隨后,他用長長的鐵桿撐起破布拼就的遮陽簾,搬出老舊的縫紉機,以及一木箱五顏六色的針頭線腦。當忙完這一切后,他的臉上淌出了汗。

      接著,他就要開始一天的生計了。孩子們條件不好,趙叔每月掙的錢要用來貼補家用。他不善言談,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訕著。他說,他實際上不是真正的裁縫,他只是幫人做一些縫縫補補零碎活來混口飯吃。

      “嗒,嗒嗒嗒嗒嗒”一陣輕微而有節(jié)奏的聲音,更為古街增添了靜謐。在縫紉機前,60多歲的趙叔戴著黑框老花鏡,雙腳踩著踏板,锃亮的針頭在白底藍花的棉布上,歡快地上下穿梭。這塊布是一個街坊拿過來的,“(給她)做2條睡褲和一對手袖”,趙叔說,可以換來15元的工錢。

      在這條古街上,趙叔已經(jīng)縫補了28個年頭,似乎成為了古街的某種標識。趙叔回憶說,1966年,初中畢業(yè)的他進入了當時公社開辦的“斗門服裝廠”衣車社,一直工作到 1981年工廠解散。“(當時),分給我2臺華南牌縫紉機,我100元錢賣掉了一臺,還有一臺就自己拿來用了。”就這樣,趙叔帶著他的縫紉機,租下了古街上親戚拋荒的鋪面來謀生度日。

      做完手袖后,趙叔進入里屋,拿出一小瓶機油,仔細添加在縫紉機中。10歲時,因為一次意外,他的右腳受到了重傷,落下了殘疾。用趙叔的話說,這臺縫紉機就是他的 “一只腿”:。

      “吊個褲腳吧,105厘米長。”一個男子丟下一條深藍色的褲子,還未等趙叔應聲,轉(zhuǎn)身騎著摩托車走遠了。趙叔連忙側(cè)身,從木盒中拿出藍色的卷軸線,套在縫紉機上。

      他瞇著眼,右手捻著線,沾了沾口水,試了幾次,終于將線從縫紉機的針眼里穿過,“看不到穿針,就不能做了啊。”他自言自語道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