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臺州繡衣博物館誕生記 收購之后的意外驚喜

            作為與中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相媲美的中國民間刺繡品種,臺州刺繡融合了中西文化,創(chuàng)造出繁縟華美的繡品,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而讓臺州刺繡走向世界、名滿天下的,是曾經(jīng)的臺州繡衣廠幾十年的經(jīng)營、完善和推動。近日,“臺州繡衣博物館”開館暨“臺州繡衣傳承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浙江臺州蕓芝繡衣有限公司舉行。據(jù)悉,該博物館并非政府建設,而是由臺州可瑞特內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宏亮個人投資建設。

      收購之后的意外驚喜

      當談到為何建立臺州繡衣博物館,吳宏亮表示是機緣,也是興趣所在。

      據(jù)了解,蕓芝繡衣廠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當年在政府支持下創(chuàng)辦“中國土產(chǎn)公司海門分公司繡花加工廠”。歷經(jīng)30多年的歷史變遷,十余次更改廠名,1984年定名為“浙江省臺州繡衣廠”。至此,臺州繡衣廠躍居我國同行業(yè)榜首,成為全國抽紗刺繡重點企業(yè),上海絲綢公司繡衣生產(chǎn)出口基地。在繡衣廠鼎盛時期,廠外縫紉廠多達19家,為繡衣廠提供繡片加工的輔導站有13家,輔導站下設的各鄉(xiāng)、鎮(zhèn)、區(qū)工辦工藝品廠達60家,繡花人員近10萬人,繡衣年產(chǎn)量達到140萬件。

      2012年,吳宏亮將臺州蕓芝繡衣有限公司收購后,在公司的倉庫、資料室等發(fā)現(xiàn)大量臺州繡衣廠遺留下來的繡衣實物、繡衣樣稿、繡衣廠文史資料。

      “一直以來,我從事高檔刺繡內衣行業(yè),對臺州繡衣廠的歷史也有所耳聞,蕓芝繡衣就是臺州繡衣廠改制后轉型過來的,但沒想到繡衣廠的東西都還保留著原先的傳統(tǒng)。臺州刺繡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抽繡、拉繡、雕繡、鑲貼等刺繡針法,逐步形成了獨特風格:圖案秀麗、花形多姿、針法活潑、繡工精細。其繡品不但立體感強且鏤空部分更是玲瓏剔透、獨具風格。”喜愛收藏繡品的吳宏亮看到這些具有歷史印記的物品如獲至寶。

      此后,吳宏亮將這些物品整理、分類,包括臺州繡衣廠的記賬本、繡衣生產(chǎn)工藝卡、繡花工料匯編、當時的繡衣成品質量檢驗標準、國際標準等,粗略估算足有4萬件之多。“尤其是一些獲得國家級獎項的繡衣樣品以及外國領導人訪華時穿的繡衣禮服樣品都在其中,這些作品繡工細膩精致,圖案飽滿圓潤,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有技工具有如此高超的繡工,可以說是世上難得的珍品。”

      在聽說吳宏亮準備籌建博物館后,不少退休員工還將上世紀60年代初設計的抽紗臺布花稿,上世紀40年代用來稱刺繡絲線的桿秤等臺州繡衣廠相關的物品送來充實博物館的展品。

      經(jīng)典需要代代傳承

      在一年多的建設、整理、反復修改下,臺州繡衣博物館于2014年底修繕完成。“建設臺州繡衣博物館只是一個起點,我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將博物館再擴建,將臺州刺繡的工藝過程與現(xiàn)代3D技術相結合,將臺州刺繡這門藝術更立體、直觀地呈現(xiàn)。”吳宏亮如是說。

      歷史若是僅僅陳列在博物館,雖然有利于社會教育和學術研究,但對于社會傳承卻只是紙上談兵。本身從事高檔刺繡內衣行業(yè)的吳宏亮深知,只有讓更多人了解刺繡工藝、學習刺繡工藝,這門技術才能不被歷史淘汰。

      去年下半年,借著全國各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進校園”的契機,臺州一家小學與吳宏亮合作,并在今年年初開設刺繡課程,由蕓芝繡衣的兩位資深繡工擔任刺繡師傅。“此外,我們還與深圳部分知名女裝企業(yè)進行合作,邀請他們的部分設計師來廠參觀學習,就是讓服裝品牌了解這門工藝,將其作為一種奢侈品來進行傳承。”

      隨著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和鑒賞品位的提升,手工刺繡服飾的市場正在擴展。吳宏亮表示,未來還將與臺州高校合作,將傳統(tǒng)的繡法與時尚元素相融合,設計出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的服飾,拓展它的生存空間。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